在信息传播不便捷的年代,银行是怎么向人们宣传产品的呢?
这就不得不提到银行宣传画了,当时的银行宣传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传播媒介,以直白的方式向人们阐述储蓄的益处,可以说银行宣传画就是现在银行宣传册的前身了。
建国初期,一张题为“五万亿元的价值”的银行宣传画,告诉大众:全国每人节省一万元存入银行,建国初期五万万同胞聚积的财富,可修多少水利大坝,造多少飞机大炮,筑多少厂房铁道,建多少医院学校……
这个数据可能会让你瞠目结舌,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伊始,因为通货膨胀严重,币值动荡,所以当时的一万元相当于后来的一元钱。但是这个数据仍然让人们心生雀跃,在宣传画的辅助下,大众的心情更为激动!
网络上曾有帖子在热议,本世纪初的一元钱究竟能够干什么?
各地网友纷纷给出答案:在北京,一元钱可以买一杯豆汁或一只卤蛋;在上海,一元钱可以坐不带空调的公交车;在广州,一元钱可以买一支五羊绿豆冰棍……
上个世纪六、七十年代很多银行也拿“一元钱”说事,通过银行宣传画呼吁大家响应“积极参加储蓄,支援国家建设”的伟大号召。“每人储蓄一元钱,全国可以积累7亿元”。
那么在当时如果有了这笔钱,能办成哪些事呢?从这张银行宣传画里,你可以找到答案。
聚少成多,集腋成裘,一元钱也能汇集成流淌不息的资金源泉。虽然造不出宣传画里的拖拉机,但或许能用来生产拖拉机上的某个零件,“我为祖国做贡献”的自豪感,也就在这“一元钱”的微薄举动中油然而生了。
1981年,国库券开始发行了,当时认购国库券被贴上了“爱国主义”的标签。当年,买国库券是老百姓除储蓄外,重要安全的理财方式之一。
在银行宣传画的推广下,国库券越来越受到百姓们的欢迎,一到国库券开卖的日子,大家争相排队,人山人海,去晚了、手慢了,就会抢不到。
看完这些印有时代气息的银行宣传画,或许我们也能从中学习到当时那个年代百姓们的理财之道,以及银行的宣传之道。
图片源自:@上海发布
查看所有